关注我们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法学园地 > 案例分析
一案止百争丨多轮调解成功化解中外企业合作上亿纠纷
分享到:
  发布时间:2024-03-05 16:45:33 打印 字号: | |

一案止百争



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,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近期,三中院举办“一案止百争”案例评比暨能动司法大讨论活动。本次活动对20篇案例进行分享交流,覆盖刑事、民商、行政、执行等各条线、立审执访各环节,既饱含司法者化解基层邻里、百姓家常“烦心事”的情怀与温暖,也有保障国家重点工程、支持国企改革发展、中外企业平等保护、服务金融创新、知识产权严保护等护航“大战略”的智慧与担当,生动诠释了法官及审执团队以“如我在诉”意识,将能动司法、“一案止百争”的功课做到极致、落到实处的探索和实践。



在一起标的额1.15亿元的涉外商事纠纷中,涉及我市多家国企、中外多方利益,且案情复杂、争议巨大,当事人谁都不让步,多轮调解失败告终,案件一度陷入僵局。法官是如何破冰?让双方重新谈判、搁置争议、顺利调解?法官又是如何精准止争、助推执源治理,以最低成本最快速度兑现中外企业合法权益的?






多轮调解成功化解中外企业合作上亿纠纷

——某外企诉天津某燃料有限公司、天津某码头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




讲述人

民二庭

姜   楠



“姜法官,我是某公司的律师,当事人特地让我打电话来告诉您,我们第一期的款项已经收到了,现在双方正在商议下一步的合作事宜,太谢谢您了……”

来电话的是一年前那起涉外案件的当事人,原告是一家登记在国外的公司,二被告是辖区重点国有企业,自2010年开始,双方在国际市场开展燃油纸货交易,因付款条件、期限及交易费用等问题,产生争议。原告在2020年起诉未果后,再次向本院提出诉讼,金额达1730多万美元,折合人民币约1.15亿元。诉前,原告通过保全冻结了被告企业的账户、查封了被告的财产,实质上影响了被告的正常经营。双方诉讼对抗激烈,提交的几十组证据叠在一起有一米多高,“纸货交易”“买转月操作”“LIBOR”等中英文专业名词赫然其中。

开庭前,我把自己埋在案卷里,一字一句做“阅读理解”,厘清案件事实,梳理法律关系,确定准据法适用。做足准备后,庭审过程相对顺利,最后陈述环节,原告表示“法官,这个事情已经拖了我们十多年了,因此产生的损失无法估量,我们已经在整理证据,拟就相关损失问题另行起诉……”被告也言辞恳切“法官,我们是国企,有一千多员工,这么大的金额如果判决我们一次性履行,企业就真的揭不开锅了,现在企业账户被封,资金运转困难,已经开始拖欠供应商货款了……”

这骨头比我想的还要硬!我暗下决心,决不能让维护公平正义的判决成为压倒企业正常经营的稻草。


不能判怎么办?硬骨头之所以难啃,难就难在协调法律关系、平衡各方利益,破解硬骨头问题,法官需要的不仅是责任担当之勇,更需要的是破解难题之智,显然径行判决并非处理本案的最优解,一纸判决很有可能成为掉进池塘里的一粒石子,泛起更大的涟漪。合议庭经过合议,本着实质解纷、实现双赢共赢多赢的司法理念,从固定诉请范围入手,以拟判决的可执行性为着力点,向双方提出调解建议。经过线上线下近百次沟通,双方先后形成了四版调解协议,差距不断缩小,最终,身在两地的当事人通过融合法庭线上签署了和解协议,达成了对过往十几年争议的一揽子解决方案。

调解书作出后,被告如期履行了付款义务,原告也申请解除了对被告的财产保全,保障了被告企业的正常经营,有效避免了衍生案件的产生,双方息诉止争,于是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。




“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”。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,与跨境贸易相关的纠纷数量与日俱增,跨境商事纠纷是向国际社会展示我国涉外法治理念的重要窗口。这一案件中,我们践行开放合作、坚持诚信守约,展示了能动司法的理念和实质解纷的司法态度,取得了令各方满意的处理结果。未来,我们将持续深耕商事专业化审判,注重从更早阶段、更深层次化解矛盾,为民商事主体提供更加高效、便捷的纠纷化解途径,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,助力津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。





 
责任编辑:郑思琦